長谷園 土鍋

我一向不怎愛吃飯,但自一次福岡旅遊,在一間燒肉店點了一碗白飯後驚為天人,嘩!飯怎麼可以這麼好吃,又香又糯,熱騰騰,一連吃了兩碗,感覺非常滿足。

自此發現飯原來可以很好吃,只是未遇上好的米及合適的煮飯方法。

****
以為煮飯很簡單,因為一出世只見過電飯煲做飯,沒想過其他煮飯方法可以有這麼大的分別。

任何事落在日本人手上都可以變得好專業好講究,包括煲飯。看過不少日本廚師教做飯,驚訝他們可以把每一件事研究到極致。當中一個米芝蓮廚師的做法是不斷洗米,直至洗米水變得清澈; 然後浸米,浸一晚。冬天還有浸更長的時間。

看畢廚師們的煮飯方法後第一個反應是匪夷所思,為何煮飯可以這麼複雜?完全違反有生以來對煮飯的認知。然後跟著步驟試試看,除了沒有浸米一晚外,其他的都試過,煮出來的飯果然明顯不同,特別是常在日本餐廳吃到的軟糯,基本上在香港每一家庭都不會吃到,亦沒有一個家庭主婦會用以上的方法煮飯。試過不同的洗米及浸米方法後,發現不同的煮食工具亦有極大的分別。

最近到東京旅行,本來只想買個土鍋做菜,不經意地讓我讓遇上了長谷園。









這個專為做飯的煲,使用日本伊賀區琵琶湖深處的陶土,含有機物質,蓄熱性及吸水性高,也因此被稱為「會呼吸的土」。伊賀的土鍋中含有豐富的炭化植物成份,在經過燒成後會於鍋身上產生許多氣孔。也因此土鍋本身能擁有紮實的蓄熱性,能徹底蒸煮食材直達內部,並讓美味不流失。煲身比一般土鍋厚2-3 倍,除了煲蓋外中間還有一個蓋 (下圖)防止瀉漏。





隨煲附上說明書,講解煮飯用水及時間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最意外的是,盒內除了煲外,還附上飯杓及煲墊。心想連煲墊都有,使唔使呀?(用過就明生產者的心意了 😌)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宮島飯杓

網上找找,飯杓原來大有來頭,亦是宮島名物。相傳江戶時代寬政年間(西元1789~1801年),宮島光明院的修行僧誓真,以當地人信仰的弁財天所持的琵琶形狀創造而成,他將飯杓的製造方法教給島上居民,大量製造作為前來宮島參拜的人們的手信。 所以宮島飯杓除了裝飯後,亦是祈福的吉祥物。

根據日本官方旅遊網站,宮島飯杓使用優質的木材製作,使用時不黏飯粒,可保留米粒原形及飯香。(太誇張了⋯⋯)





煲墊
相信是用同樣的陶土製作,厚厚的。由於煲飯要約20分鐘焗飯,將剛離火的鍋放在墊上。當每餐飯完結後收拾煲墊都會很驚訝,因為煲墊仍是暖的,才發現陶土儲熱力驚人,終於明白長谷園的土鍋為甚麼要隨鍋附上煲墊,相信煲墊在焗飯的過程中發揮極大角色。




用後感:

起初以為煲飯時間難掌握,但由於附有說明書,只要跟著做便可了。其後可按個人喜好微調水及時間。使用後最大印象是每粒米完成度非常平均,明顯是煮飯時受熱均勻,這跟電飯煲有明顯分別。另外米粒亦非常飽滿,相信是米粒在煮飯時能平均地吸水。

其次是用土鍋煲飯異常慳火,用明火煲只需 10-12 分鐘,其餘時間是利用餘溫焗熟飯,比電飯煲用電時間短很多。

至於軟糯,黏硬度我認為跟洗米浸米及米種關係較大。除了煲飯,亦可作煲仔菜。要注意是土鍋儲熱能力高,但傳熱能力低,簡單而然要用土鍋煲水,水滾的時間比一般廚具較長。


從日本手攜這個鍋回香港一點都不輕鬆,以下是鍋的重量給大家參考。因為香港沒有銷售長谷園土鍋的地方,我亦不想網購,因為郵費應該很可怕,橫豎都在日本了。

延伸閱讀:長谷園網站










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